推薦產品
產品/專題
山美圓錐破和歐美某品牌圓錐破并駕齊驅,在韓國混凝土企業的骨料生產線共同擔任二破重任。【詳細】
推薦方案
物料
時產
摘自:北京日報 2015-03-14
北京市首座全封閉建筑垃圾處置線投產試運行
“吃”下去的是磚頭、混凝土塊之類的建筑垃圾,“吐”出來的卻是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的再生建筑骨料。通過一系列破碎、分揀、篩分等處置工藝后,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率可達90%以上。昨日,首鋼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向安披露,建在首鋼石景山園區內的北京市首座全封閉建筑垃圾處置線已投產試運行,設計年處理能力100萬噸,這意味著首鋼老廠區里大規模拆除改造工程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有了新去處。
據估算,北京每年建筑垃圾產生量高達3500萬噸,利用率還不到30%,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有巨大提升空間。
首鋼石景山園區西部,在首鋼停產前原本是堆放爐渣的“渣場”。雖然鋼渣堆成的小山早已被清理,但隨著首鋼園區內拆除改造工程的深入,一座座由建筑垃圾堆積而成的小山,又成了這里的新“住戶”。
在這里落腳的,要數廠東門內特重型廠房的“零件”,瓷磚、磚頭以及還綁著鋼筋的混凝土塊。個頭兒小的,抓一把能從手指縫里漏下去;個頭兒壯的,想給它翻個身都費勁。如今,“渣場”里數千立方米建筑垃圾已經摞起了一座五六米高的山包,全部都被黑色的苫布包裹著。
據初步估算,等首鋼老廠區內建筑拆除工程全部完成,垃圾產生量少說得有1000萬立方米。如今,一條通體藍色的全封閉建筑垃圾處置系統已經建成,就屹立在“渣場”中心。這條主要依靠傳送帶連接的處置線,可以把一塊塊建筑垃圾囫圇個兒地吞下肚。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處置線的送料口是距離地面三四米高的一個漏斗,漏斗下方已經堆出了一個兩米多高的土坡,不斷有鏟車開上來,把剛剛從山包下取出的建筑垃圾倒進漏斗。
一鏟子建筑垃圾“下肚”,近3米高的處置線“嗓子眼”里馬上傳出了劇烈的摩擦聲,聽上去就像有無數石塊在敲擊鋼板。
“那是刀盤正在對建筑垃圾進行‘粗破’。”現場值守的首鋼資源公司經理張福強介紹,首鋼環境公司打造的全北京首家封閉式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城市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占地150畝,設計年處理建筑垃圾100萬噸,與傳統的填埋法相比,每年可節約土地100畝。
“該項目是北京市實施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示范項目之一,未來將成為北京市集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研發為一體的環保中心。”張福強說,從科學角度來看,建筑垃圾經過科學回收、精細化分揀可以篩選出作為再生原料的優質骨料,實現循環利用。
經過“粗破”后,建筑垃圾被切分成直徑200毫米以下的大顆粒,然后隨著傳送帶進行風選、磁選等物理化分離處置,先后分揀出建筑垃圾中混雜的木塊、紙張、鋼筋、塑料等雜質,產生可以代替天然砂石的再生骨料。有意思的是,在最終形成骨料之前,這些顆粒在處置線上還要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根據道路建設所需骨料的配比,它們分別會被切成直徑20至35毫米、5至20毫米以及5毫米以下的小顆粒。
“這些再生骨料可用于生產混凝土、路沿石、透水磚等建筑材料,100%替代天然骨料。”王向安說,今后,這些骨料將主要用于首鋼園區內的道路建設工程,相比從北京周邊購買天然開采的骨料,既保護環境,又節省大量運費
這套建筑垃圾處理生產線雖然是全封閉的,但顆粒破碎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粉塵,依舊得有個合適的去處。
為此,處置線內部專門配置了多個“吸塵器”,而且,每一臺吸塵器都與一條通風管道相接,最后把整條處置線內部產生的粉塵都匯集到一處,利用布袋收集。這一招,不但可以較大限度地降低粉塵污染,還能產生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粉塵‘純度’相當高,可是生產水泥的好原料。”張福強解釋,不但惹人厭的粉塵可以賣錢,處置線兩道磁浮篩分工序“挑”出的大量金屬物,照樣可以送到外地,回爐煉鋼煉鐵。
因此,縱觀整條處置線,這里的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率可達90%以上。
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至40%,絕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便被運往郊外。這些垃圾采用露天堆放或者填埋的方式簡單處理,不僅占用大量土地,還會因遺撒和粉塵飛揚污染環境。
按照相關規劃,除了先期投用的首鋼園區處置線,北京市近期還將建成多座循環利用式建筑垃圾處置項目,逐步減少全市建筑垃圾填埋量。
據悉,首鋼的這條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項目是由上海山美設計并提供設備,設計產量150T/H,是北京2014年初計劃建立的5個大型建筑垃圾處理廠之一,采用了包括JC340歐星系列顎式破碎機和HC255歐星系列反擊式破碎機等山美明星產品在內的成套固定式破碎篩分設備系統。該系統高效綠色,采用了優質的除塵技術和專利浮選技術,試運行期間設備運行穩定,生產功能良好。
上海山美是建筑垃圾循環利用解決方案及實施的踐行者,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設備國家標準主起草企業,是建設部建筑垃圾管理資源化委員會設備制造會員。上海山美是國內固定式和移動式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設備的研究開發制造者,是將移動式破碎篩分設備引入建筑垃圾循環經濟的企業,承建了由國家九部委聯合確認的“常州綠色聚居示范區”建筑垃圾處理項目。